這是運聯傳媒為您分享的第1069期內容;新朋友點標題下藍字或搜索微信號tucmedia關注。
最后一公里不是終點,而是入口。最后一公里不僅是物流人的最后一公里,更是全社會的最后一公里。
撰文_運聯傳媒編輯部
▲
大會現場
一提到最后一公里,很多普通消費者都會首先想到快遞。其實,這只是最后一公里市場的十分之一,另有90%的巨大市場容量,正在蓬勃興起。這個結論來自運聯傳媒剛剛發布的《2016最后一公里物流發展研究報告》(下稱《報告》),它提醒人們,市場對于最后一公里的理解和研究,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。
昨天,運聯傳媒《2016最后一公里創新創業大會》在上海舉行,這是運聯傳媒連續第5年召開這一大會。
最后一公里,是距離市場末端最近的最后一公里。其市場結構之復雜,參與群體之眾多,影響人群之廣泛,讓這個市場呈現出“八仙過海、各顯神通”的狀態,同時也使得外界對于最后一公里的理解莫衷一是。如何真正理解這個巨大的市場,需要扎實的走訪、系統的研究與專業人士的貢獻。
在昨天的論壇上半場,眾多物流企業、零售企業、科技企業以及幾十家投資機構代表相聚上海富悅大酒店,深入探討了關于最后一公里的意義、方法和工具。在這次會議上,《報告》的核心內容率先披露,這也是國內目前關于最后一公里問題最深入最權威的報告;同時,“尋找配送英雄”的活動也正式啟動。
◆ ◆ ◆
什么是最后一公里
這個問題,可以難倒許多業內人士。不信你在物流老板中問一圈,十個人可以有八、九個答案。
▲
運聯傳媒董事長褚方鴻致辭開幕詞
褚方鴻在致辭中說:
O2O,2015年風起,2016年潮落。太多的創業者涌入最后一公里,此時,他們正感受寒冬,似乎整個行業進入了黎明前的黑暗。而事實卻是一個大潮落下,另一個大潮又將興起。站在2016年歲末這個歷史節點,運聯傳媒舉辦第五個最后一公里論壇之際,我們看到的是,未來五年將是新秩序的建成期,沒有傳統行業,沒有夕陽產業,有的只是生生不息的創新和對舊模式的顛覆。
最后一公里也不再是物流人的最后一公里。過去最后一公里是電商的痛點物流的難點,是物流各種業態的匯聚點。而未來,最后一公里將是新消費,新零售,新服務的入口。離消費者越近的地方越有價值。終端為王的時代開啟了,最后一公里將是創新創業最活躍的地方。
運聯傳媒CEO孫朝陽先生則在大會上發布了《報告》,并對主要內容進行了解讀。這份報告干貨多多,引得大家頻頻拍照。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應該就是這張圖吧:
▲
運聯傳媒CEO孫朝陽發布《報告》
這張圖對于最后一公里市場進行了清晰的劃分,其層次結構一目了然,厘清了大家在認識上的一些混亂和誤區。
孫朝陽強調:“最后一公里,我認為最大的市場是在商配,商配占到整個最后一公里市場的90%,而這塊市場是非常分散的。”越是分散的市場,越存在巨大的機會,就像公路貨運領域一樣。
孫朝陽指出另一個重點問題是,最后一公里市場特別需要專業化的能力來應對細分市場的需求。專業市場目前比較熱的有家具家居、生鮮、醫藥等領域的配送,每一個專業市場深入下去,都是一個巨大的市場,這也是機會。
對于最后一公里的模式創新,孫朝陽特別強調了兩個要素,一是要看清本質,二是要注重視角。本質上,電商改變商流,商流決定物流,物流促進交易。這個邏輯一定要清晰。視角上,一定要從供應鏈的視角看最后一公里,轉換視角才能頓悟和突圍。要在渠道終端攔截和客戶接觸方面做文章。
◆ ◆ ◆
大玩家的最后一公里
前面提到,商配占最后一公里市場的90%,這90%主要是B2B市場。這里面,零售和制造型企業是主力軍之一,他們從最早的構建物流部門到發展企業物流,到獨立運作成為物流企業,對于最后一公里的探索有著漫長的歷史、豐富的經驗和較大的影響力。他們既是交易的起點,也是交易的承載者,是商流和物流合一的典型,本次峰會運聯邀請了蘇寧物流和海爾日日順,暢談他們對最后一公里的理解和探索。
蘇寧蘇寧物流上海區總經理徐承航經理首先分享,蘇寧物流過去是零售商的企業物流,三年前獨立成為物流企業,它承載的是蘇寧全渠道變革的物流服務使命。實體店、蘇寧易購、微店、天貓商城,這四個不同渠道的物流都由蘇寧物流承載,其總量是千億級的商品流轉。
面對千億級的商品流轉,蘇寧需要一個相當體量的物流體系,來實現從倉到店到宅的全方位物流體系。它的復雜性在于,將商配與宅配融合在一起,整個物流體系必須能夠兼容B2B與B2C,并在兩者之間自由切換。為此蘇寧搭建了一個龐大的物流體系。
▲
蘇寧物流華東區總經理徐承航
蘇寧物流的特點在于,它在早期走了一條與多數快遞公司不同的路線。“我們的快遞點從先期是依托于我們的連鎖店,去進行搭建。也就是說您在蘇寧云商任何一個連鎖店里面,都能夠看到蘇寧的快遞點,它與我們原有的門店倉構成了很好的協作體系。”
如何將傳統零售、O2O結合在一起?蘇寧最后走出了自己的路。除此之外,蘇寧物流依托自建的力量,建了一萬多個快遞點,也對智能柜進行了一些投入,作為末端配送的補充。
除此之外,蘇寧除了在一、二級市場依托蘇寧的店鋪,在去年以每天2—3家的速度往三、四線市場鋪建易購的店,面積有300—500平米。這個店鋪是蘇寧通往三、四線市場縱深的網絡,甚至可能為農場配送做了伏筆。通過店鋪,快遞點,易購直營店和智能柜,蘇寧搭建了一個相對完善的終端覆蓋的體系。
再完善的體系,也需要人去落實。徐承航指出,最后一公里的特點之一,就是客戶黏性更大。
▲
日日順車小微總經理袁艦
在過去,海爾與蘇寧是“伙伴關系”,一個是品牌商,一個是渠道商。但是在從企業物流到物流企業的變革中,海爾走出了自己的特色。海爾日日順車小微總經理袁艦進行了分享,他指出,海爾提倡的是“領先最后一公里”。
在O2O時代,人們苦惱的是線上與線下如何打通,實體與互聯網如何結合。但是袁艦指出,在互聯網時代,行業劃分已經不重要,線上與實體的分野也已經沒有太多意義。“在互聯網時代已經沒有行業化,一定是圍繞用戶的需求,以人為主體的體驗經濟,所帶來的顧客價值的創造。”所以,要從供應鏈角度去理解物流,這也和《報告》的觀點不謀而合。而且,“供應鏈物流、資金流、信息流等都沒有了邊界,是隨著用戶互聯網的需求來定的”。
在整個傳統時代,海爾有4個網,信息網、物流網、營銷網和服務網。貨賣到渠道,物流把貨送到渠道,然后用戶,物流配送,服務上門,這是一個串聯的方案。但是在電商時代,海爾將一個串聯的方案變成并聯的,并聯的是用戶,我們將倉、干、配和網點的對接,都圍繞用戶體驗。剛剛過去的“雙十一”,訂單量第一天400萬單,9天配送完畢。速度不是關鍵,用戶口碑是關鍵。
在最后一領域,海爾日日順也經過了1.0、2.0、3.0的迭代。“在1.0階段,我們重心還是承載大量用戶體驗,那在現在的地方,實際上就是以眾包的模式做了大眾創業的模式。剛才講9萬輛車,6000個網點,其實都是通過組合社會的力量來做的。”
未來海爾日日順打造更多的是領先一公里的社區方案,是更多的將用戶吸引進來,來分享價值,解決痛點。比如,海爾在北京和標準化委員會推出“天龍八步”的大件標準;去年開始日日順深入全國建了一萬個日日順物流兼售后網點;今年,又在農村建農村水站,“這種水站不僅因是作為快遞柜,更多的是深入用戶的各種社區場景去處理。”
他強調,日日順能夠連接整個城市的網點、車、倉儲以及配送,最重要的還是信息化技術和信息化手段。
◆ ◆ ◆
技術男改變最后一公里
最后一公里的創新,離不開新技術、新模式的應用。在海爾和蘇寧的最后一公里體系中,有一個新事物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,那就是智能柜。遞易智能科技的總經理鄒建華先生,是這方面的專家,也是實踐者,他對于智能柜市場也進行了分享。
▲
遞易智能科技總經理鄒建華
對應的問題是,怎樣在末端做配送,這個問題就非常尷尬。 隨著人力資源的減少和人力成本的上升,單一的人力配送結構越來越難以滿足要求,造成了配送方面巨大的瓶頸。對于這種行業的難點,“目前為止,最有效的能解決更多問題的是社會化資源的利用加智能化的終端。那么智能化的終端就是智能柜。”鄒建華說。
他指出,根據統計數據,2015年,每天智能柜的投遞量只有2.2%。2016年超過6.5%,在深圳超過15%,雖然網點量增加1倍,但是投遞量增加了3倍。這說明智能柜的使用頻次大幅度提升。
在某些場景,智能柜的應用已經更為普遍化,比如校園。鄒建華介紹了他們在校園場景的應用實踐。
或許是城配的魅力太大了,做車貨匹配起家的快貨運最近轉型也進入了城配市場,他們針對城配市場隔行如隔山,信息系統沒法統一的現狀,開發了一套系統進行信息系統服務。
快貨運的出發點是思考為什么這個市場這么大,卻沒有很大的企業?為此楊邦照拜訪過1206個企業,收了2428份的問卷調查,最后他慢慢得出了一個結論:
“城配需求與出行領域不一樣,出行領域基本上99%的需求是需要陌生撮合交易的。物流行業不是,物流行業是95%以上的是熟關系,它是計劃性命令,而不是需要撮合交易。”
▲
快貨運總裁楊邦照
但是這些計劃性命令的核心是調度,人工調度過去是最勞累效率卻不高的崗位,每天都要忙得要死,碰到不好安排的活還要跟司機溝通。2000個訂單的排單、跟單,客服服務等都要做。那快貨運做了什么?
“我們做了CTMS,我們依托于快貨運的智能調度系統,將這2000個訂單通過Excel表格打入系統,系統會根據自動梳理,我們自動識別的可以達到97%,如果有些識別不了的再打進去。這樣的系統是有學習功能的,最后達到100%的自動識別率。接下來我們將地址庫做進去,基本上一個人能做。”楊邦照還現場演示了一段視頻,形象的展示了CTMS系統的工作過程。
隨后,藍橋軟件物通天下的COO劉澤標分享了聚焦專線末端同城配送的微步產品。
▲
▲
最后一公里技術論壇
隨后,在最后一公里技術論壇上,原滴滴出行快車事業部加盟負責人王耀弘出任主持人,與百度外賣物流事業部副總經理戴洲洋、云鳥配送CTO秦適、快貨運總裁楊邦照,藍橋軟件物通天下COO劉澤標一起,探討了“算法、大數據、AI與新物流”的話題。
▲
尋找配送英雄啟動儀式
在上午活動的最后,運聯傳媒宣布從當日起,正式啟動尋找配送英雄活動。“運聯傳媒不停地在這幾年選優推優扶優,那在最后一公里上,我們也希望有所作為。尋找配送英雄,不僅僅是城配英雄。配送英雄不僅是城配,還有鄉村配。”運聯傳媒董事長褚方鴻女士最后說。
(未完待續)